首頁 > 行業動態 > 瀏覽文章
嘉興市秀洲區建筑垃圾數字化監管做法獲浙江全省推廣
“很榮幸我們前期探索的建筑垃圾數字化監管創新做法,被吸納進浙江省建筑垃圾綜合監管服務系統,在全省推廣實施。”近日,談及浙江省建設廳下發的《浙江省建筑垃圾綜合監管服務系統“工程固廢在線”應用“一地創新 全省推廣”實施方案》,嘉興市秀洲區綜合行政執法局局長周海祥表示。
城市發展不能只考慮經濟效益,必須把生態和安全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隨著城市化進程加速,垃圾不斷增多已成為群眾的煩心事、政府的心頭事。秀洲區根據相關部門的需求,梳理出“跨域審批難、監管執法難、消納循環難、再生利用難”四大難題,在全省率先打造“建筑垃圾綜合監管服務”應用,橫向協同13個部門,縱向貫通省、市、縣、鎮四級,設置了信息服務、過程管理、消納處置、聯合執法和風險防控五大模塊。
“這個應用不僅為我們的運輸車輛規劃了更加安全便捷的行駛路線,其自動報警系統還能實時提醒司機按照要求行駛,既協助企業加強了管理,也大大降低了運營風險和運輸成本。”作為應用的使用者和受益者,嘉興宏懿環境工程有限公司負責人劉海清昨日連連給這個應用點贊。
“建筑垃圾綜合監管服務”應用不僅管在路上,更管在源頭和末端。城市發展中,垃圾數量增長和消納能力不足的矛盾存在已久。
如何解決這一問題?秀洲區的答案是:全面打通建筑垃圾消納利用整個鏈條。
“以前在建項目大多需要自行尋找建筑垃圾消納場地,現在只要在應用上申報,按要求輸入相關要素,就能自動匹配消納場地,節省了因信息不對稱引起的重復、多次運輸成本。”秀洲區綜合行政執法局城市管理科工作人員張力軍表示。
據介紹,秀洲創新建立的渣土磋商機制,正是此次被全省建筑垃圾綜合監管服務系統重點吸納、大力推廣的內容。在此機制下,該應用會歸集轄區所有項目供需土量,根據消納場情況開發智能匹配功能。如按2萬噸土量計算,通過智能匹配,處置率可提升60%,運輸成本可降低25%。
同時,建筑垃圾監管執法實現了聯動。一輛以牌號“浙FK”開頭的重型自卸貨車突然闖進監管區域,并出現超速現象!這是秀洲區綜合行政執法局工作人員周迪凡近日在線上執法時發現的。在發放指令給轄區分隊的同時,周迪凡同步點擊“建筑垃圾綜合監管服務”應用上“預警事件”中的“多跨執法”選項。案件隨即通過短信推送至公安部門進行精準處置,形成執法閉環。
“自該應用啟用以來,全區未發生一起渣土車傷人亡人事故。按秀洲城市建設測算,裝修拆除垃圾資源化利用率可達95%,減少碳排放400噸,每年可節約土地300多畝,保護耕地4000多畝,執法力量減少70%,舉報投訴減少45%。”周海祥表示,該應用有效實現了源頭產生“一圖統覽”、過程運輸“一網統管”、末端處置“一屏掌控”、監管執法“一體聯動”,探索出跨域共享消納場的新機制,走出全流程非現場執法的新模式,帶來了可觀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